第472章 学校-《春秋我为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以他必须细细了解自己“敌人”的长处和优点。否则到时候官办学校反倒被儒家的私人学校压了一头,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。

    渐渐地,一个蓝图便被规划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作为实验点,先在郓城、甄邑、郿邑、廪丘四处设立小学,贵族、国人男童八到十岁入学……”

    孩子们的模仿能力、学习能力快,跟着父母就能无师自通地学会过家家和骑竹马打仗。送去学堂,若能得到系统的洗脑和指点,近朱者赤,长大后未尝不会成为赵无恤手下的栋梁之才。另一方面。将他们从小集中教育,还能弱化宗法氏族的纽带。

    因为条件有限。官学中的小学暂时只招收城邑的国人子弟,乃至于职业兵卒的子女。若是乡鄙中有氏族子弟想进入也可以。为了维持学校收支平衡,不得不收取一定的束脩,既学费。

    任谁都看得出赵无恤对此事的重视,从这时候起,西鲁思想界的各方力量便开始暗潮涌动了。

    对赵无恤终于开始在领地上推广教化,孔门弟子极其兴奋和欣慰,他们上蹿下跳,很想将孔门那一套全部复制到官办的小学中。

    但赵无恤是有主见的,他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帮儒家开分部,且对他们潜移默化的渗透极为警惕。

    “我打算在小学中教授四科。”赵无恤早就敲定了一切,容不得有人见缝插针,在正式宣政时才公布了这个秘密。

    ‘第一是礼科。”

    只听到一个礼字,以公西赤为首的孔门弟子们便*了,他们欢呼雀跃起来,然而聪明的宰予也察觉了赵无恤这所谓的“礼”与儒家之“礼”的细微差别。

    晓大宗小宗之序列,辨长幼之先后、明父子兄弟孝悌之节,这些是儒家礼的基本内容,也是维系一个阶级社会必须的锁链。但还有一项,普遍的上下尊卑和忠诚,到了这儿,却成了忠于赵氏主君,忠于赵无恤。

    用后世一项早就过气了的理论来简而概之的话,那就是赵氏政权始终代表着昊天的意志,始终代表着华夏先进生产力的发展,始终代表着西鲁广大民众的利益……

    在一群天真烂漫,崇拜英雄的*岁男孩耳边开始强调这些,一直洗脑到他们成年行冠为止,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?连赵无恤自己也不敢打包票。

    乐观地估计,大概能顺利地引导学生们脱离低级趣味的宗法、家族、地域限制,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为投入替赵无恤赴汤蹈火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吧。

    说白了,这所谓的礼科,除了课本不大一样外,其实就是后世从小上到大的思想政治课了……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ps:感谢书友二次转生,柢步末日光,神幻界,孤帆遇,亦家人fis的打赏!感谢各位的月票!

    ...          笔趣阁手机端    http://m.biquwu.cc


    第(3/3)页